• 企業文化
    聯系方式
    聯系人:王經理
     
    電 話:021-39520660
     
    手  機:15821591180
     
    傳 真:021-69001586
     
    Q    Q:1257746205
     
    Email:debon_gk@163.com
     

    推薦傳感器產業發展,專家怎么說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2/09    瀏覽量:


             現在國內傳感器產業化水平不能適應市場快速變化和急劇增長的需求,導致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較緩。在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型過程中,傳感器產業能否加快推進?

            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闡述了傳感器產業發展方向。他說,無論是在信息技術體系,還是經濟社會轉型發展中,傳感器具有多樣化與協同性的特征,特別適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談及傳感器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楊學山指出,完整的信息技術由處理、傳輸、感知、行為、內容、系統等組成。在這6個組成部分中,后面4個要素,即感知、行為、內容、系統是當前需要快速發展的。尤其是感知技術,是信息技術的基礎部分,沒有感知,就沒有信息的來源。同樣,從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角度看,無論是工業4.0,還是智能制造,如果沒有傳感技術,工業的轉型升級就失去了基礎。

            從產業技術特征看,傳感技術與其他信息技術產業有很大不同:不是圍繞一個物理規律、技術方向來發展的,其典型特征是多樣化,無論是感知廣闊的宇宙、生物體的辨識,還是應用于環境領域,遵循著不同的物理規律,沿著不同的方向發展。楊學山表示,目前,很多產業產能過剩,下一步,轉型升級往哪走?傳感器技術產業是很好的選擇。隨著國內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加速,傳感器在汽車、家電、裝備類、醫療、環保等領域的應用大幅增加。在農業、環保、醫療衛生以及食品檢測類方面,特別是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可以用突如其來、無法估量來形容。

            工信部電子元器件行業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郭源生指出,未來5年內,全球傳感器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將超過10%,2015年全球市場將達到1770億美元,受可穿戴、智能制造技術加快和全球經濟復蘇等因素的影響,市場需求可能出現更大幅度增長。但與巨大的市場需求相比,現階段我國市場主要應用的傳感器絕大部分仍要依賴于進口。郭源生告訴記者,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新品研制仍落后5~10年,而產業化規模生產技術工藝則落后10~15年。

            長期以來,行業整體技術分散、規模偏小、呼聲偏弱、認知不夠;產業分散、管理分散、政策支持分散,缺乏統籌規劃、頂層設計;缺乏合理資源配置和強大政策扶持,標準體系不完備等因素,是制約傳感器產業化發展的成因。針對當前我國傳感器發展現狀,郭源生提出了打造國際化“雙生態”產業鏈,推進傳感器產業“集群式”發展的戰略構想:在國內適合地區,打造自然環境良好、產業環境優越的“雙生態”產業鏈,即國際化的傳感器產業園--中國“傳感谷”。其預期目標是,實現年銷售額2000億元以上,并以年度大于20%速度增長。

             隨著國內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加速,傳感器在汽車、家電、裝備類、醫療、環保等領域的應用大幅增加。傳感器技術發展與應用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亚洲国产老鸭窝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