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基礎性戰略產業 應實施強國戰略中委以重任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9/14 瀏覽量:次
目前我國經濟領域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應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理論創新,是關系全局、關系長遠的重大舉措。機械工業的供給側改革重點是:要在繼續擴大有效需求的同時,促進產能過剩的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型制造,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供給的質量和有效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簡言之,就是通過“三去一降一補”,實現機械工業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能力。
要全面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加快實現機械工業由大變強。目前,正在推動實施的“中國制造2025”強國戰略,為機械工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難得機遇。機械工業作為基礎性戰略性產業,理應在實施強國戰略中擔當重任。
實施強國戰略,要把智能轉型作為重點,緊緊依托國家專項工程,以實現重大產品和成套裝備智能化為突破口,以推廣普及智能工廠為切入點,促進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人工智能向設計、生產、管理、服務和市場等環節滲透,推動機械產品智能化,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推動互聯網+制造、制造物聯網等新型制造模式的創新發展。
要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延伸產業鏈,提高經濟附加值,積極進入國家專項規劃實施試點,力爭在新一輪工業變革中搶得先機。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主動針對基礎薄弱的關鍵核心技術、零部件與短板裝備,以及替代進口產品設備,針對機器人等新興產業,發揮企業的行業分化加劇 機械工業或穩中有進主體作用,持續推進國產化和自主創新。
要注重標準和質量提升,堅持標準先行、質量支撐、品牌立足,多出優質產品,多創優質服務,多做優質工程,不斷滿足日益提高的市場和消費者需求。要注重人才、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增強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要在充分做好風險預測預控基礎上,大膽實施“走出去”戰略,在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中爭取主動權、話語權,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展示新作為。總之,行業企業要胸懷大志,率先實踐,勇于創新,積累經驗,在促進機械工業實現由大變強中,發揮好行業的支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