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裝備離不開它的基礎感官設備--傳感器
來源:未知 日期:2017/11/22 瀏覽量:次
傳感器的定義是:能感受規定的被測量并按一定的規律(數學函數法則)轉換成可用輸出信號的器件或裝置。
全球知名市場研究公司BCC Research 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為 1,019 億美元,預計 2016-2021 年的復合增長率為11%,到2021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 1,906 億美元。麥肯錫報告也表明,到2025 年,物聯網帶來的經濟效益將在 2.7 萬億到 6.2 萬億美元之間。
如果物聯網將實現數以百億計的智能設備連接,或許到2020年,我們能以比語音和觸摸更好的方式來與這個世界互動。而智能裝備之所以先進,離不開它的基礎感官設備——傳感器的快速發展。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傳感技術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產品正逐漸向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無線數據傳輸技術、紅外技術、新材料技術、納米技術、陶瓷技術、薄膜技術、光纖技術、激光技術、復合傳感器技術、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方向發展。
雖然我國傳感器產業已由仿制、引進逐步走向自主設計、創新發展階段,但傳感器在我國仍有諸多挑戰:高端領域核心技術未掌握,高端人才不足,生產、封裝及測試的自動化、規模化能力低,缺少龍頭企業,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的敏感度低。
總體而言,傳感器的研發過程呈現兩階段的趨勢。一是技術創新,根據未能滿足的需求開發新產品。在第一階段中,傳感器研發創新的方向源于智能裝備、創新設備的需求,研發人員根據使用需求,創新出新型傳感器。二是成本降低,應用落地,產品逐步切合產業化需求。在第二階段研發創新的過程中,為了滿足人們對于智能裝備產業化應用的需求,研究人員從對技術開發的關注轉為對成本下降的關注,以實現傳感器大規模生產、智能裝備產業化應用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