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創新引導傳感器產業均衡發展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1/29 瀏覽量:次
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傳感技術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產品正逐漸向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無線數據傳輸技術、紅外技術、新材料技術、納米技術、陶瓷技術、薄膜技術、光纖技術、激光技術、復合傳感器技術、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方向發展。
目前,我國傳感器產業已由仿制、引進逐步走向自主設計、創新發展階段,但傳感器在我國仍有諸多挑戰:高端領域核心技術未掌握,高端人才不足,生產、封裝及測試的自動化、規模化能力低,缺少龍頭企業,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的敏感度低。
我國傳感器的市場近幾年一直持續增長,傳感器應用四大領域為工業及汽車電子產品、通信電子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專用設備,其中工業和汽車電子產品領域傳感器市場占比約為42%。有分析文章指出,在人工智能硬件領域,有芯片和傳感器兩個方向,在芯片領域國內還有幾家數得出的企業,而傳感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傳感器行業入門容易,但形成大批量產品難,真正具有開發實力的傳感器廠家是離不開產品設計、核心芯片,以及信號處理軟件算法、封裝測試技術與工藝的人才,并且由于傳感器種類多,應用領域廣泛,國內廠家只顧自家眼前市場和產品,在缺乏核心技術的無自信心理狀態下,無暇搶占對手市場,更無心開拓新產品、新領域的應用。
傳感器是人機交互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機交互和人工智能是不同的著力方向。人工智能熱的時候,人機交互的發展將處于低谷。而人機交互受關注時,人工智能的熱潮就會反落回去。
而且在實際的產業發展過程中,二者是難分彼此的,這種學術上的區分很大程度上更有助于明確研究目標和方向,引導產業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