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看作像是一個互相發展、互相適應的過程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6/14 瀏覽量:次
很多人都覺得人工智能不夠“智能”,這是因為大家對人工智能的期待過高,從無人車的角度,人腦是一個神經網絡,是經過了很多年迭代的,就是說你生下來的時候是一個設計好的網絡,這個網絡叫做基因跟生物學上的大腦。
除此之外,比如說你長到16歲開始開車,其實你的大腦的感知已經訓練了十幾年了,你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不是說像無人車這樣,弄很多圖片,然后訓練,人的大腦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強大,所以,人工智能要真的能達到這個人的感知能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工智能現在隨著計算機視覺發展,在感知和預測上都有顯而易見的應用,但是在決策規劃上,應用并沒有這么直接。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決策規劃也已經向有數據驅動的方向開始轉變。
通過采集人開車的數據,和機器開車數據的區別,來訓練我們的算法。讓我們的算法開車越來越像人的行為,這是人工智能開始滲透到決策規劃的一個方向,未來有一天人工智能也會成為決策規劃上一個主流的算法。
各個城市關于無人駕駛的法規剛剛出臺,目前還沒有那么健全,但這也是擁抱無人駕駛技術變化的一個很好的體現。另外在這些法規的督促下,更合法又有效去的去提高整個系統的穩定性和能力,然后把這個系統做的更好。
很多人將無人駕駛技術發展看作是技術與法律的博弈,其實這更像是一個互相發展、互相適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