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從繼電器到智能自動化的發展歷程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2/03 瀏覽量:次
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至今,40 多年來的技術發展為智能自動化奠定了基礎。在這一歷程中,每十年都會出現一次巨大的技術飛躍,帶動一連串快速發展——從簡單的自動化發展到智能自動化,從電子技術發展到信息技術。
智能自動化能為各類公司帶來巨大的業務價值,尤其是面臨高工資和生產成本挑戰的北歐企業。如果沒有智能自動化,北歐國家會有更多生產性公司被迫將生產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國家,而今天的情況并非如此。
然而,金融危機的出現仍然令許多公司不得不遷移到成本更低的國家,同時也讓開設新工廠的數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基礎設施已經過現代化改造。憑借已嵌入智能機制的自動化解決方案,水處理廠、橋梁乃至大量新建醫院等所有機構都能以更高的效率運營。
如何一路發展到今天的呢?在自動化道路上重要的第一步是可編程繼電器,它取代了龐大的繼電器板,不必再由電工花費數千小時完成繁重的硬接線、啟動、故障處理和更新工作。
可編程繼電器隨后發展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即 PLC。經常會看到由業界先驅 Allen-Bradley 制造的 PLC。隨著技術的進步,工程師們能夠對控件進行編程,使生產過程變得更加高效。在初期,由于 PLC 上用的電子元件都非常昂貴,只有巨頭企業能夠承擔其高昂成本。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價格的降低,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繼電器板替換為 PLC。
當時的市場由 PLC 制造商支配,許多制造商都有自己的專有協議、現場總線和網絡標準。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太網出現并成為公認的標準。現在,它已經取代所有的舊有現場總線。IT 部門從此開始涉足生產過程領域,為其提供網絡支持。
隨著 PLC 的發展,許多新的智能設備登上舞臺,成為自動化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如今,變頻器、機器人、機器視覺攝像頭、RFID 讀卡器和其它過程儀表可以兼容同一個控制系統,共用同一種編程語言。
現在已經到了單一控制系統加單一網絡的時代。過程控制變得更快、更簡單。可同時滿足大型和小型工廠需求的可擴展解決方案讓客戶體驗到前所未有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