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待解決問題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22 瀏覽量:次
現場總線是順應智能現場儀表而發展起來的一種開放型的數字通信技術,其發展的初衷是用數字通信代替一對一的I/O連接方式,把數字通信網絡延伸到工業過程現場。根據IEC和美國儀表協會ISA的定義,現場總線是連接智能現場設備和自動化系統的數字式、雙向傳輸、多分支結構的通信網絡,它的關鍵標志是能支持雙向、多節點、總線式的全數字通信。
隨著現場總線技術與智能儀表管控一體化(儀表調校、控制組態、診斷、報警、記錄)的發展,這種開放型的工廠底層控制網絡構造了新一代的網絡集成式全分布計算機控制系統,即現場總線控制系統(簡稱FCS)。FCS作為新一代控制系統,采用了基于開放式、標準化的通信技術,突破了DCS采用專用通信網絡的局限;同時還進一步變革了DCS中“集散”系統結構,形成了全分布式系統架構,把控制功能徹底下放到現場。
簡而言之,現場總線將把控制系統最基礎的現場設備變成網絡節點連接起來,實現自下而上的全數字化通信,可以認為是通信總線在現場設備中的延伸,把企業信息溝通的覆蓋范圍延伸到了工業現場。
現場總線控制系統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其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缺少統一的標準。2000年初IEC公布的IEC61158國際標準,產生了H1(FF)、ControlNet、Profibus、P-Net、HSE(FF)、SwiftNet、WorldFIP、Interbus等8種IEC現場總線國際標準子集。IEC現場總線國際標準制定的結局表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將出現多種現場總線并存的局面,并導致控制網段的系統集成與信息集成面臨困難。無論是最終用戶還是工程集成商也包括制造商,都在尋求高性能、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8種類型的現場總線采用不同的通信協議,要實現這些總線的相互兼容和互操作幾乎是不可能的。每種現場總線都有自己最合適的應用領域,如何在實際中根據應用對象,將不同層次的現場總線組合使用,使系統的各部分都選擇最合適的現場總線,對用戶來說,仍然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在實際應用中,一個大的系統很可能采用多種的現場總線,特別是我國那些高速成長的終端用戶,在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國際范圍的跨國制造裝備采購幾乎不可能統一技術前沿的現場總線。如何把企業的工業控制網絡與管理層的數據網絡進行無縫地集成,從而使整個企業實現管控一體化,顯得十分關鍵。現場總線系統在設計網絡布局時,不僅要考慮各現場節點的距離,還要考慮現場節點之間的功能關系、信息在網絡上的流動情況等。由于智能化現場儀表的功能很強,因此許多儀表會有同樣的功能塊,組態時要仔細考慮功能塊的選擇,使網絡上的信息流動最小化。同時通信參數的組態也很重要,要在系統的實時性與網絡效率之間做好平衡。
現場總線在應用中還存在一些技術瓶頸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總線電纜斷開時,整個系統有可能癱瘓。用戶希望這時系統的效能可以降低,但不能崩潰,這一點目前許多現場總線不能保證。
2、本安防爆理論的制約。現有的防爆規定限制總線的長度和總線上負載的數量。這就是限制了現場總線節省電纜優點的發揮。
3、系統組態參數過分復雜。現場總線的組態參數很多,不容易掌握,但組態參數設定得好壞,對系統性能影響很大。
因此,采用一種統一的現場總線標準對于現場總線技術的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為了加快新一代控制系統的發展與應用,各大廠商紛紛尋找其他途徑以求解決擴展性和兼容性的問題,業內人士把目光轉移到了在商用局域網中大獲成功的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易于安裝、傳輸速度高、功耗低、軟硬件資源豐富、兼容性好、靈活性高、易于與Internet集成、支持幾乎所有流行的網絡協議的以太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