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的制造業:單機智能化不能表示生產全過程智能化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18 瀏覽量:次
我國在發展新型工業化的背景下也提出了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兩化融合),未來我國還將針對“中國制造”的智能化生產專門提出新的規劃。
智能化的制造業不應該僅根據固定的程序來執行生產過程,而是應該根據生產過程中傳感器所檢測到的被加工工件的實際狀況,實時修正程序,并調整生產工藝。更理想的狀態是,生產線可以自動適應環境溫度、材料性質的變化,并自動調整生產程序。這就是智能化的制造。
從生產線上下游的垂直的集成,過渡到工廠與工廠之間的橫向集成,并繼續深入至從供應鏈到最終用戶的端到端的集成,這是新的工業化的幾個重要特征。德國把這種新的工業化稱為“工業4.0”,在加工制造產品的同時加工信息,或者說加工信息的同時制造產品,并且把大數據、物聯網更好地融合,把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更好地融合。
只是,目前我國很多制造業工廠還沒有完成數控化過程,即便過渡到智能化,單機的智能化也不能代表生產全過程的智能化。
“工業4.0”對我國企業而言是一次難得的機遇。我國的互聯網企業發展迅速,在消費領域,我國已經趕上了美國——如電子商務。但是,在產業互聯網方面,我國還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